太极文化

对太极拳“大松大软”的理解

发布:zyty 浏览:3258次

  李雅轩先生提出:“大松大软”。有些人反对李雅轩先生的这种说法。有些人认为这只是李雅轩先生对太极拳贡献的一小部分,不算是重点;有些人就根本不认为太极拳应该大松大软,他们认为太极拳应该半刚半柔、刚柔相济,等等诸如此类。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松为何物?更没有真正去体验松的感受。
  细察身边所谓的太极拳爱好者,大多热衷于力量加技巧,一谈就是“螺旋缠丝、推手、擒拿、散手、反关节、发力、弹抖……”;一部分是以健身养生为目的,大多就是练个架子,每天活动活动筋骨,这种**多也就是初级养生;有一部分热衷于谈“气”、“内劲”、“丹田”等,把太极拳当做了高级气功,当然这种是相对高级的爱好者了,但仍离“松静”、“自然”有很大距离;另外还有一部分爱好者虽然天天强调要“放松”,可是松来松去只松了个皮毛,一搭手不是身体僵硬就是心理紧张。
  我们看看李雅轩先生怎么说:“太极拳本不过是通过放松的训练,来研究省力而又取得**佳效果的学问。拳架的作用,仅在于将身体练好和将全身完整练松柔而已。太极拳以练思想为主,旧称意为主帅。意到气到,劲亦随之,只要在身体上任何一部分与对方接触,都可以化劲、发劲。其攻防之方法仍为全身之柔化与软弹力而已。不过这种软弹力一般人没有,它不是从某一局部产生,而是全身完整一气,协调动作产生的。这是太极拳的精妙所在。太极拳研究的,主要就是粘劲。如何才能使粘劲达到高水平,乃是我们终生奋斗的目标。粘劲是太极拳的一大法宝。松的好才能粘,能粘才能充分发挥触觉的灵敏度。灵敏度从松、静中来。不轻也决不能松,都是从拳架中练出来的功夫。不丢不顶就成了通向成就的独木桥。重在谈松柔、说轻灵、讲完整,只有这样,才可能训练出灵敏的高质量的粘劲来。推手的原则,是在粘连中引进落空,舍己从人,不丢不顶。推手要全面研究的正是粘的灵活运用的妙法。说来只一个‘粘’字,它实是一整套太极拳拳理正确贯彻的结果,与松柔、完整关系尤为密切。因而想在技术上探索的人,就非得走松柔的道路不可,这是太极拳以柔克刚的正路。”
  其实,“太极”本是来自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体验,与儒家的“太和至中”“中庸之道”,老子的“有为有所不为,无为无所不为”,佛家的“性空缘起,缘起性空”是高度一致的。而这种深层次的体验,**根本的基础就是“松”!与儒释道的实修类比,太极中的“松”就是“静”、“定”!身体各个部位、身体与心理、心理的各类意识等都层层松开,能够独立控制而不相互牵制,才算是有“松”(静、定)的功夫了。有了这个基础,我们人的整个身心灵系统才能精准的相互配合协调,根据外境的各种因缘变化而发生作用,从而产生通过调节自己而转化万物的作用。
  松到**后连“松”都没了,才是大松。

友情链接: 阁楼楼梯 | 大型铸钢件 | 
Copyright © 2016 豫天云-中国太极球网站|健身太极球|太极球教学|行功太极球|经络太极球|太极练功服|北京七点商贸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[管理登陆] 
备案号:京ICP备2024072579号-1
关闭